大眾高管表示,歐洲能源成本上升使電動汽車電池廠“不可行”


我們本月已經寫過有關購買電動汽車的“稅收減免”激勵如何在日本和英國等地開始消失的故事。 現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綠色”能源政策的推動下,歐洲能源成本不斷上升,使得電池工廠等工業項目變得“不可行”。

大眾汽車品牌首席執行官 Thomas Schaefer 本週表示,如果“政策制定者無法長期控制不斷膨脹的能源價格”,那麼對德國和歐盟項目的投資將不再具有財務意義。 .

Schaefer 在 LinkedIn 上的一篇帖子中表示:“除非我們設法快速可靠地降低德國和歐洲的能源價格,否則在德國和歐盟投資能源密集型生產或新電池工廠實際上是不可行的。 該領域的價值創造將發生在其他地方。”

報告稱,上週,法國和德國經濟部長提出了政策合作大綱,舍費爾稱該大綱“在關鍵領域存在不足,沒有解決設想的優先事項”。

他說,“過時和官僚的國家援助規則”未能足夠關注“生產的短期增長、規模化和工業化”。

報導稱,歐盟官員正專注於回應喬·拜登總統的《降低通脹法案》,他們稱該法案“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歧視非美國公司”。

報告稱,與此同時,大眾汽車正計劃到 2030 年在歐洲各地投產 6 家電池工廠。 該公司在德國的主要工廠於今年 7 月破土動工,並且已經與 Umicore 建立了價值 30 億歐元(530 億蘭特)的陰極材料生產合資企業。

回想一下,就在幾天前,我們報導說英國正在尋求從電動汽車中籌集更多的稅收,這打破了多年來的假設,即如果您通過購買電動汽車為“幫助環境”做出貢獻,您將有權獲得補貼和稅收抵免。

據報導,現在日本總務省正在權衡是否提高電動汽車的稅收,以彌補傳統汽油動力汽車稅收收入的不足。

因此,事實證明,幾乎完全由於政府補貼而啟動的行業樞紐的經濟學可能並不完全有意義。 誰會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