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衝突的地緣經濟學


由 James Rickards 通過 DailyReckoning.com 撰寫,

地緣政治在全球經濟前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今天,我們必須通過 地緣經濟學。

什麼是“地緣經濟學”? 顯然,這是地緣政治學和經濟學這兩個詞的合成詞。 在同一背景下考慮這些學科並沒有什麼新鮮事。

戰爭是地緣政治的,通常是通過工業能力贏得的,工業能力主要是經濟能力。 經濟和全球戰略始終交織在一起。 新的觀點是,經濟學不僅是地緣政治的附屬品,而且現在是主要事件。

這並不意味著戰爭結束或軍事實力不再重要……而是意味著全球化時代的主要大國將以經濟得失為基礎進行計算,經濟武器將不再是輔助武器,而是主要武器。

戰略思想家愛德華·N·勒特維克 (Edward N. Luttwak) 在 1990 年的一篇題為“從地緣政治到地緣經濟學:衝突邏輯、商業語法”的文章中描述了全球化新時代開始時的這種變化。

勒特維克寫道,冷戰的結束和全球化的開始意味著武裝衝突對大國來說代價太大且不確定。 經濟利益現在將成為大國衝突的舞台。

Luttwak 寫道:“現在看來,每個人都同意商業方法正在取代軍事方法——用可支配資本代替火力,用民用創新代替軍事技術進步,用市場滲透代替駐軍和基地。”

Luttwak 總結道,“雖然重商主義的方法總是被戰爭的方法所支配,但在新的‘地緣經濟’時代,衝突的原因和手段都必須是經濟的。”

需要明確的是,勒特維克的分析主要適用於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歐盟成員國以及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家。 勒特維克認識到,以色列、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朝鮮和其他一些中等強國可能仍會發現戰爭是有益的。

他不排除大國介入這些中等國家參與的戰爭,例如美國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干涉,以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干涉。

他的意思並不是說戰爭已經過時,而只是說戰爭不會涉及大國之間的直接對抗。 涉及較小國家的干預和戰爭仍將擺在桌面上。

地緣經濟學——以經濟為目標和武器的大國競爭——是分析當今世界兩個關鍵熱點的絕佳工具。 這些是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作用和中國對台灣的威脅。

西方關於普京是一心要征服烏克蘭的壞人的說法是錯誤的。 普京曾警告西方 20 多年來不要擴大其在烏克蘭的優勢。 雖然普京願意接受北約的擴張,但他總是在立陶宛、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劃清界限。 2004 年,北約接納立陶宛加入,越過了俄羅斯的紅線,但普京幾乎無能為力。

2008 年提名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一個非受迫性錯誤。 普京滿足於讓烏克蘭成為一個中立的緩衝國。 西方不是,而且對普京施加的壓力太大了。 現在普京反擊了。 為什麼烏克蘭對俄羅斯如此重要?

快速瀏覽一張地圖就會發現,北約中的烏克蘭,甚至是親西方的烏克蘭,都是對莫斯科的生存威脅。 北起愛沙尼亞,南至烏克蘭,形成字母“C”,從北、西、南三面環抱莫斯科。

烏克蘭的部分地區實際上位於莫斯科以東,使該地區向西方進攻敞開大門,這是自 13 世紀蒙古成吉思汗帝國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如果烏克蘭不保持中立,那麼普京必須在必要時通過武力控制它,至少控制東半部。

這顯然已經發生了。

但征服烏克蘭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普京的主要目標。 他一直想要的是一個不加入北約的烏克蘭,烏克蘭政府的中立以及波羅的海下從俄羅斯到德國的 Nord Stream 2 天然氣管道的全面運營(可惜美國炸毀了它!)。

如果普京可以通過談判獲得全部或大部分,就沒有理由入侵烏克蘭。 這樣做的威脅將達到其目的。

這一結果完美地詮釋了 Luttwak 的地緣經濟學定義。 目標是商業性的(西歐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工具也是商業性的(管道),儘管參與者是主權國家(俄羅斯和美國)。

美國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對俄羅斯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 但正如我在戰前預測的那樣,這些制裁對俄羅斯影響不大。 2014 年吞併克里米亞後,對俄羅斯實施了製裁,但對俄羅斯的行為沒有產生實質性影響。

戰前,俄羅斯已將超過 20% 的儲備轉移到儲存在莫斯科的實物金條中。 按當前市場價格計算,這些黃金價值約 1400 億美元。 由於黃金是實物而非數字,因此無法被黑客入侵、凍結或沒收。

重要的是,美國的製裁併未影響俄羅斯石油或天然氣的出口。 俄羅斯提供了世界上所有石油產量的大約 10%。 制裁俄羅斯的石油銷售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們仍然希望俄羅斯和美國避免在烏克蘭發生直接武裝衝突,儘管他們不斷攀升升級階梯。能源價格可能會上漲,這有助於俄羅斯。 輸家是烏克蘭和全球能源用戶。

今天的第二個關鍵熱點是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 它會發生嗎? 反對這種戰爭的情況基本上是在上述情況下。

事態可能會升級並失去控制,導致大規模衝突。 中國有可能獲益,尤其是如果美國不援助台灣的話。 儘管如此,風險還是太大了,成本也太大了。 中國可以繼續其言辭和軍事準備,而不是入侵,但要等待時機。

這就是 Luttwak 對地緣經濟學的定義帶來新亮點的地方。 在全球化之前的世界中,中國很可能發起進攻。 在後全球化世界中,中國可能會在繼續其技術、自然資源和增值製造方面的進步的同時避免軍事行動。 這條道路需要與美國和西歐合作,而不是對抗。

我的估計是,中國將避免與地緣經濟理論相一致的入侵。 與此同時,習近平將繼續與西方進行威脅和經濟對抗。

投資者應該從這種不穩定的對抗中期待以下結果:美國和中國將繼續在經濟上脫鉤。 供應鏈中斷在好轉之前會變得更糟。 將出現一種新的供應鏈配置,涉及更多的在岸外包和更短的運輸通道。

中國的增長將滯後,無法實現擺脫中等收入陷阱並成為高收入發達經濟體所需的技術飛躍。 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多的債務和不利的人口結構將壓倒中國的雄心壯志,使其成為一個老化和低生產率的外殼。

中國的經濟問題將維持其對能源的需求,並為能源價格提供支撐。 隨著中國勞動力資源的蒸發,製造成本將會上升。 投資者不應排除中國發生金融危機會蔓延至全球資本市場崩潰的可能性,這可能比 2008 年和 2020 年的情況更糟。

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擾亂全球供應鏈,這將導致更高的投入價格和運輸成本。 這是持續通貨膨脹和更高利率的收據。

任何形式的不確定性對永不失敗的避險投資——黃金都是有利的。

當美國人全神貫注於氣球和其他主要是作秀的故事時,更嚴肅的思想家正在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石油、天然氣、黃金、美元、技術和其他地緣經濟基准上。